



数据采集
提供边缘计算设备,快速接入各类工业装置,支持多协议工业通讯,全面感知生产过程相关压力、温度、流量、密度、标识码、环境传感器、图像、音视频等混合流数据的信息采集与获取。
支持对分布距离远、生产单位分散的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和监视,以及对现场设备进行参数调节和信号报警等。支持本地单车间监控、单工厂远程监控、区域多工厂监控和异地多工厂集中调控。包含计划跟踪、顺序输送、产品缺陷检测、物料调度、运行优化、设备故障诊断及分析、仪表故障诊断及分析等功能。
数据中台
结合复杂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算法云端建模技术和边缘信息实时处理技术,管理分布式异构数据源并进行知识和模型抽取,形成企业数据资产和工业知识库,基于知识经验与应用场景自洽的数字孪生建模,支撑缺陷分析、工艺优化、计划模拟和设备预测维护等应用。可集成第三方软/硬件工控系统。
联合集团中央研究院在人工智能、工控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成果,赋予中台机器学习和信息安全防控等能力。
可视大屏
开发基于数字孪生模型与应用场景匹配定制的生产制造智能运维系统,提供3D、2.5D等动态实况展示手段,通过企业生产指挥中心大屏进行呈现,支持大屏、多屏、超大分辨率显示。
设备管理
面向工业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关键设备通讯接口开发。帮助工业企业构建设备技术标准、维修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及相关规程的信息技术应用体系;以设备预防型维护为核心,自动生成设备点检定修和维保计划并下达派工指令;基于数据采集得到的工艺质量和设备状态信息,实时对比设备预测模型并提供准确的报警信息,提醒用户及时发现异常。基于新一代专家系统的设备预测维护功能可以不断完善案例库和设备健康预测模型,为设备异常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根因分析。
智能终端
提供边缘计算设备,以及点检仪、光谱仪、电子白板等工具,为设备管理提供配套的现场数据采集手段,为用户提供“软件+硬件”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也支持集成用户自有的边缘设备和各类工具软硬件。
外部协同
与ERP、SRM等系统集成,将设备从立项、招投标、签约到结算的商务流程纳入管理,更加准确掌握资产的投入产出率;进一步,提供融资、租赁和保理等金融服务,提高资金周转率;基于云端的设备智能服务,方便用户集中管理异地多工厂中分散的设备资源,通过远程检测诊断、低代码开发平台为车间管理人员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更新,有效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生产执行管理
面向工厂计划下达、物料收货、入库、拣备、投产、在制、质检、维修、下线、成品仓储和发货装车的全过程,对生产和仓储相关计划、物料、工艺、人员、品质、设备和工模具等资源和任务进行管理。通过事件驱动的实时分析和增强分析功能,结合风险管控、资源协同优化、实时决策的智能运营管理决策模型库,实现人机协同决策、面向决策闭环反馈的工业流程智能优化。
排产与调度
对ERP生产计划进行自动排产,对突发事件进行计划调整。面向智能工厂物料转运、工序排配、加工反应过程中的复合操作与多机型协作,根据工厂实时订单动态调整执行策略,对物流机器人、工序网络、生产设备进行协同调度、路径优化和参数更新,自动生成设备控制指令和人员工作令。
研产供销服协同
支持公有/私有云部署,通过平台化应用开发-部署-运维一体化管理,灵活插装企业各类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上靠、下挂、外延”全面集成,纵向融合工厂生产管理、生产执行、过程控制;横向与企业销售、研发、供应和财务金融于一体,并支持与外部企业的线上协作与服务。基于企业群协同和服务的实时运行数据体系架构,通过多链协同数据感知和融合,进行价值挖掘和资源关联匹配,提升产业链柔性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智能设施
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AGV、物流输送线、生产组装调试线、各类机器人及夹具等定制设计与制造。同时,考虑装备未来的可监控、可维护性,用户可以扩展选配传感、网络和计算模块,例如借助5G网络进行远程诊断和维护,显著降低运维成本。
辅助模块
对工业现场HMI、PLC、移动终端、边缘设备、工控机等内置软件进行定制开发,形成“硬件+软件”的完整系统解决方案,将智能化生产线及相关装备无缝融入IT系统,无需用户自行集成各方工业设备,为用户提供“交钥匙”的一站式服务。
智能物流系统
以物流精益管控与动态优化体系为核心,构建整厂一体化物流数据空间,建立全要素智能化预测及控制模型并集成到自研WCS与WMS中,具备自主深度学习和控制指令优化功能。可以将立体仓库、AGV/RGV、输送线/管/带、包装与码垛机器人等自动化物流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为电子电器、注塑、石化、材料、机加工、新能源等多行业提供整厂一体化智能物流解决方案。